环保署携手工研院开发全球领先废液晶回收技术,估计废弃液晶面板回收产值每年至少逾4亿元,回收后液晶再制的液晶面板媲美市售新品,平均单价更仅为全新液晶的一半,目前工研院已经与国内面板厂群创展开合作,要让废弃液晶转为「溢金」。
环保署指出,去年全台回收的液晶显示品重达5,900公吨,其中绝大多数为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约5,300公吨,其余则为民众使用后废弃的液晶显示品,包括电视、笔记型计算机等,经过最新回收再利用技术,则可分别回收出废液晶、铟锡氧化物、废玻璃等原料,这些废弃原料价值超过4亿元。
参与研究的工研院研究员吕健玮指出,回收物中以液晶价值最高,评估每年可回收出5,900公斤液晶,总市值高达3.98亿元。吕健玮更表示,依当前技术,回收液晶再制成的新液晶显示器,在分辨率、画质及亮点等表现与一般用新料制成的产品几乎无二致,但平均每公克价格为60-80元,成本仅是市售新料的一半,具有相当经济诱因。
吕健玮指出,国内面板大厂群创已经与工研院展开合作,去年群创厂内生产造成下脚料废弃面板,几乎都已利用工研院这套连续式液晶萃取系统将废弃液晶回收再利用,「肥水不落外人田」,预期下半年相关技术验证陆续完成之后,除群创外,国、内外其他面板厂也将会与工研院洽谈合作。
环保署资源回收管理基金执行秘书许永兴表示,目前液晶是全球最主要的显示元件,光是去年大尺吋面板出货就超过7.2亿台, 亦可预期随之而来的废弃量也将与日俱增,过去废弃面板多以掩埋方式处理,不仅不够环保,也耗费不少处理费用。
许永兴指出,这套新技术开发后,不仅可省下每年三千多万的废弃物处理成本,未来这些废弃液晶除了可取代新品液晶,降低面板厂成本外,还可以导入使用于「智慧窗户」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