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网站报导:台湾如何从缺乏垃圾掩埋场到迄今成为全球垃圾处理的天才,而人口如此稠密的地区,资源回收却可媲美德国等先进开发地区之列。
这篇发自台北的报导以“台湾:全球的垃圾处理天才”为题,提及台湾从过去的垃圾岛演变为资源回收优秀地区。根据统计2015年全台资源回收达55%。
报导引述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资料,拥有2350万人口稠密的台湾省在资源回收率却可媲美奥地利、德国及南韩等先进国家,也远高于美国的35%。
不过报导也提及台湾垃圾掩埋场容量将于6年内达到饱和,高房价及土地稀少,让此一问题格外具有紧迫性。循环经济一词变成显学,新政府已誓言继续推动环保政策。
报导说台湾资源回收可溯至1990年代末期开始,为了解决垃圾问题,台湾依靠的是全面战略,包括音乐垃圾车、付费垃圾袋等。另外规定垃圾要分类处理,回收资源、厨余也要和一般垃圾分开处理。
有时是贝多芬的给爱丽丝,有时是波兰民谣少女的祈祷。然后亮黄色的垃圾车缓缓驶近,后面跟着一台开背式的资源回收车。居民有秩序的走向前,倾倒垃圾。台湾街头寻常的一幕被写进华尔街日报,这才发现原来生活日常值得骄傲。
叶先生骑着摩拖车载来一包垃圾,然后将它丢进标有一般垃圾的黄色卡车。要丢弃的蔬果归属于另一个蓝色回收桶,红色的桶子装盛的则是烹调过的厨余。其他容器则接受居民们不要的塑胶容器、玻璃和金属废弃物。如果你要丢废纸,请等待周一或周五的垃圾车。
很复杂吗?担任工程师的叶先生不以为意,这时候我们通常是刚用完晚餐,我通常可以骑着车,一次把垃圾清出。
台湾90年代晚期全力着手回收工作,如今更以法律规范人民将垃圾分为一般垃圾、可回收物品和厨余3类。台北市更进一步要求居民将生食和烹煮过的厨余分开。
台湾目前的废弃物处理政策,主要仰赖随着音乐而来的垃圾车、随袋征收垃圾袋、厨余养猪以及邻居检举制度。
环保署起初甚至设立隐藏式摄影机,且至今都设有检举奖金,检举人可得到实收罚款一定比例之检举奖金,以鼓励市民举发乱丢垃圾情事。
为了让政策有效运作,政策必须对民众简而易行,且必须有赏有罚;废弃物理管处处长吴盛忠说。
为了做到便民,以台北来说每周5天共有4000多处垃圾收运点,居民还可以透过应用程式查询最近的垃圾清运点。
华尔街日报也介绍了台湾的随袋征收制度,并点出违规者可能被处以最高新台币6000元罚款。
而华尔街日报认为,台湾废弃物处理的另一个关键政策在于资源回收管理基金。此基金由特定可回收产品的制造商或输入业缴纳回收清除处理费作为资金,并由政府营运。资金主要补贴的对象为资源回收产业,包含个别的拾荒者和美商世界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等跨国企业。
当然台湾的政策并非放诸四海皆适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台湾两个富裕大城的废弃物处理成效,已经让整体成果闪闪发光:台北市回收率高达67%,新北市则高达63.5%。但远离都会的地区,则因为缺乏回收补助,回收率远远落后。
吴盛忠也说:其实台北市随袋征收政策所带来的收益,依然远不足回收工作所需预算,仍需政府补助。对各个地方政府来说,这都难以独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