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一类特殊人才——工业技师。提起德国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欧宝等这些德国名车,联想到德国的机械设备,联想到德国的工具。
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
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
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
一、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
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
在德国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享受高品质生活的专利。
二、第二个原因是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
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
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
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三、第三个原因是德国的教育管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
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也不足为怪。
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