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是活版印刷最兴盛的时期,喜帖、课本等讯息和知识传递,几乎都是靠着一颗颗铅字,排版、上墨、印刷而成。
但随着电脑印刷的出现,让优美温润的活版印刷,面临消失的命运,铸字行纷纷倒闭或转型,甚至变卖模具,将金属当成废料回收。
而日星铸字行是台湾仅剩一家仍在营运的铸字行,数十年来即使曾面临营业额奇差无比,或是数月都无客上门的窘境,日星仍隐身太原路的小巷里,坚守着正体中文活版印刷的工艺。
曾入选远见平民英雄百人榜的日星铸字行第二代老板张介冠说,他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始终希望让还愿意营业的活版印刷厂,以及还愿意使用活版印刷的作者,都能得到需要的素材。
近年来日星的确有不少创新的运用,例如活版铅字随身碟、活版印刷体验盒等产品,都为传统文化带来新气象。
但现实问题是现存铜模已被反覆使用超过40年,正日渐毁损。如果铜模字迹模糊,铸造的铅字也会模糊,导致印刷后出现笔画参差不齐、部首残缺的现象,因此修复铜模,是首要目标。
张介冠不是没尝试过。事实上早在2008年,就有约50名热情的志工,协助日星修复铜模。
当时的志工均具备现代平面设计基础,却遇到不是人人都熟悉正楷书法的问题。每个人虽然字体优美,早上、中午、晚上写出来的字形,却通通不一样,修复宣告失败。
目前就剩65岁的张介冠,一个人以每天5个字的速度,慢慢修复着日星超过12万枚的字形。
照此速度推估,他可能还需要65年才能修复完毕。
但张介冠仍心心念念,要保存活版印刷产业。因此2017年初日星将在贝壳放大协助下,再次启动字体铜模修复计画,发起三阶段的独立集资。
日星共保存宋体、楷体、黑体三种字形,并根据不同印刷需求,有七种尺寸。而修复计画预计先从正楷的初号铜模开始,征集三到四名字体修复师,学习书法、贝兹曲线运用技巧和文字学,希望一步步完成修复大业。
张介冠说,想继续感受铅字印刷无可取代的手感肌理,就要从铜模复刻这个火车头开始,有了铜模,才有铅字,有了铅字,才有活版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