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成立于1989年,董事长卓永财;近三年成绩单:营收成长两成达148亿元,每股盈余达6元以上;逆境策略:不研发、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抢到订单不厉害,抢得到上银的货才厉害。二○一一年台湾工具机订单大爆发,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上银生产的滚珠螺杆,虽是支不起眼的钢铁杆但却是工具机的关键零件,负责定位、传动,要移动的机器都需要它,没有它工具机业者谁都出不了货。
那时掀起的两岸业者抢货热潮,让上银原本不到一百五十元的股价,短短约半年就攻破三百元大关,是中部黄金纵谷中最传奇的一家公司。
当年走进上银法说会现场,慕名而来的众多法人研究员挤满现场,每个人都想知道:卖到缺货的滚珠螺杆,还能让上银的每股盈余成长多少?
但记者目睹,卓永财上台后却只顾着谈论机器人大梦,不谈最热门商品,也不谈获利多少,耐不住性子的研究员,当场嘲讽的跟记者说:连展示的机器人都跟去年一样,每年还浪费时间,讲这个不知道何时会赚钱的赔钱货!
事隔四、五年,此时走进上银科技,大厅迎面而来的机器人设备,勾起我当年回忆。那时谁也没想到在景气退潮后,赔钱货却成为金鸡母。协易机董事长郭雅慧提醒我:注意到了吗?卓董谈机器人谈到现在,才终于谈到钱了。
卓永财表示,过去几年滚珠螺杆除了中国客户需求扩大外,也是机器手臂、机器人的重要零件;随着耕耘机器人,应用领域也扩大,包含医疗、半导体等设备领域也都有不错斩获,不再只靠工具机。过去亏损连连的机器人整机产品,随着逐渐成熟,他也说:最快第四季末就会转亏为盈。
虽然激情过后,上银股价已经腰斩回到约一百七十元,但摊开财报,过去三年的营运绩效并没有打折,年营收逆势成长约两成,进逼一百五十亿元大关,仍是表现相对突出的产业领头羊。
自愿不想过舒适生活的人,才叫作企业家。卓永财用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这句话,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句话相当贴切,因为景气最好的时候,卓永财的机电股王传奇是用睡工厂二十年熬出来的,其后他也不敢留恋舒适圈,继续加码研发,一点都不敢松懈。从财报来看景气往下走,上银研发经费却往上加码,一二年的研发占营收比率约三%,去年拉高超过六%,在工具机类股中占比最高。
采访当天卓永财虽然带着脚伤,接受本刊采访后未因脚跛而取消任何既定行程,之后从国内到国外长达两周行程满档,七十四岁的卓永财不放弃任何拚业绩的机会。
刚从工具机公会理事长卸任的卓永财,对产业仍有强烈使命感。卓永财认为异业资源整合是台湾工具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卓永财积极促成工具机与台湾半导体、国际半导体、智慧自动化四公会结盟,要携手开发工业用IC应用的关键组件。
卓永财深知,台湾当前的处境不能再削价拚量,想要赢就要往上走,挑战高阶机种市场。他继机器人大梦后,新的梦想是要证明台湾产业有升级的能力!
上银集团董事长卓永财在2017天下经济论坛夏季场说,台湾发展工业4.0太好高骛远,很多厂商还在2.0的阶段却在发展4.0,是把资源放在错的地方。以下为演讲摘要:
台湾不是没有在推动工业4.0。这几年的状况我很担心,我的顾客里面每个人的程度都不一样。现在台湾有很多厂商在2.0,每天却跟他说,要他念大学与研究所等级的4.0。
台湾也不能把所有资源都投在工业4.0。台湾还有很多企业在基础的阶段,要先撑过今天,才会有明天,如果没有明天就不用谈十年后的目标。
台湾还有很多人在2.0,但如果不升级五年内就会被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超越。3.0的不升级,10年后也会很困难。现在要为2.0的,强力升级到2.0、甚至3.0。
如果看中国大陆的发展,比我们务实许多。虽然他们喊出2025要成为制造强国,2050要成为创新强国,但做法很务实。他们的做法是还在工业2.0阶段的要先补课,然后工业3.0要普及化,工业4.0是示范厂。
台湾也应该重新思考制造的意义,代工与制造不一样。代工是以人力为基础的快速服务,少用制造设备。但传统3%与5%毛利的代工不可能回台湾。台湾要顾用到100人已经很难,中国大陆要顾到100万人相对简单。
制造的意义不一样,制造业要有独特的设计能力。我们工厂隔壁就是股王大立光。你说他是代工业,还是制造业?他是制造业。
产业界要做的是了解顾客,之后才能帮顾客创新,创造价值。我们要主动为顾客创新才是智慧制造。
该怎么做?台湾也不能完全拷贝德国版的工业4.0。因为这是德国以自己的产业状况设计出来的解方。现在太多人都在讲云端与物联网,可是基础都没有先做好。
你要去收集资料需不需要有感测器,这是第一步。有了资料后面的解读就很重要。平常的产学合作也很重要,也要创造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企业如果要参加,还在酝酿生态系统的时候就要加入,否则就来不及了。要迈向4.0,传统渐进式与革命性创新都要做。
另外要协助台湾的中小企业,要有更多的中小型系统整合厂。台湾还是有很多优势,例如精密机械,五金工业,资通讯产业。台湾人力素质相对好,应变能力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