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詹文男(台湾省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产业顾问兼所长)
出口不振订单缩减,制造业未来令人担忧,各界纷纷提出解方,希望情况能够获得改善。有人认为应升级转型,有人觉得要分散市场,更有人认为应全力发展服务业,以有效弥补制造业逐渐衰退的问题。笔者认为发展内需,当然是提振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放弃制造业则万万不可,以下是主要的理由:
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制造业为台湾省主要的经济活动,GDP占比达三成:103年台湾省制造业之名目GDP达新台 币4.58兆元,占台湾省整体名目GDP比重达29%,为台湾省占GDP比重最高的次领域产业。103年制造业占台湾省内各业生产总额高达52%,产值贡献度高。
另依据中华征信所调查,2015年台湾前5,000大企业中,制造业的营收总额达20兆9,345亿元,税前纯益总额规模达1兆2,254亿元,年增各7,757亿元及2,892亿元,在前5,000大企业中获利占比超过50%。近三年制造业营收规模平均是服务业的2.26倍,税前盈余是服务业的2.5倍。
其次制造业具有高度产业关连性:根据对产业关联系数的统计,制造业的平均向后关联系数3.6,高于服务业的平均值1.9,制造业所带动的经济驱动贡献远高于服务业;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之连结愈加密切,需要有坚强的制造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并带动周边服务性产业如包装、运输、出口报关、饮食民生、消费娱乐,甚至于土地开发、厂房兴建、生产设备装置等相关产业之发展,连带创造附加价值及营业税收。
再者制造业为台湾智慧资本之根基:台湾天然资源缺乏,属出口导向的海岛型经济体,若无法维持技术含量高之制造业发展,将影响技术人才的长期培育与国家智慧资本之累积,严重侵蚀中长期竞争力,使经济动能的根基逐渐流失。更何况制造业是最真实的价值创造,也是稳定台湾发展的重要业种:相较于金融、媒体、内容等不易衡量单位生产性的服务业,制造业所对应的是最实在,也最基础的人类需求(食衣住行),也是确立勤劳与务实国民性的主要业种(另一选项是农业)。德、义、瑞、日等国的精致商品与包含服务业在内的市场魅力,都是奠立在17世纪所传承下来之工匠文化与造物精神。
此外制造业也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的形成。2009年之前各大先进经济体均流行以金融、房地产为主的虚拟经济模式,使得社会资本脱离实体产业。而虚拟经济的高风险及高杠杆特色,造成了资产泡沫的形成,使整体环境陷入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故台湾社会中需要拥有坚强的制造业来巩固实体经济,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动能。
最后制造业也是无形的台湾安全屏障:台湾的国际政治情势艰困,藉由在全球供应链占有不可或缺关键地位的资讯电子、半导体等主要制造业,扩大对全球市场影响力,可形成一个无形的安全屏障;台湾省发展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不易,透过具全球布局能力的制造业者,可协助台湾进行全球布局,减低未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