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久住的人一定多少曾经有过、或听过朋友这样的抱怨:真的很难跟美国人深交;这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文化和兴趣问题;
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通常也是来自同国家的人,自成一群地去用餐。
美国人 vs. 亚洲人;两个族群的思想碰撞
的确当两者的成长背景与在意的事不同,甚至是在这个国家遇到的挑战也不同(例如当地人通常不需要面临签证问题等),要热切地聊起来并能保持联络,并没有那么容易。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多数美国人似乎对于多了解亚洲人(本文主要指中国人与台湾人)或是打入我们的生活圈也常缺乏动机呢?
根据个人观察与经验除了已有既定生活圈、没有诱因等基本原因外,在他们不是那么了解某个亚洲人的情况下,常因为一些小细节而觉得这个人害羞、无聊或者无礼,进而打消了他们与之接触的念头。
但这些,其实是我们可以入境随俗,尝试改变的。在工作场合中,我们与同事互动的方式,常和美国人有几个主要的不同:
少谈无关紧要的私事记得有一次在公司的happy hour 中,我问了一个不是很熟的美国同事他最近工作如何,他回我:妳开玩笑吧?!妳确定现在要聊工作?每天早上如果注意听美国同事间的闲聊,会发现他们对于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感到非常自在-小孩病了、家中屋顶坏了等都是常见的闲聊话题,在工作相关的社交场合也是如此。
然而,根据我个人观察,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亚洲人倾向认为在工作场合谈论个人话题是不专业的。
常会有:如果我太常提到我女儿,老板跟同事会不会认为我放不够多心思在工作上?等担忧。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谈论工作相关的细节与看法,有助于创造勤奋、有想法等的印象。
但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这个人很无趣,只知道工作的印象却因而慢慢形成。
美国,特别是我所处的西岸,相当重视发言时的政治正确性,尤其是在工作上或跟不是那么熟的人沟通时尤然。所谓政治正确指的是用字遣词避免冒犯或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少数族裔、女性、不同性向、宗教信仰或残疾人士等。
曾经亚洲工作过的人,一定多少有这个经验:一群同事下班后去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开始讲些无伤大雅的黄色话题,或相互揶揄。我们知道这不是恶意中伤,而是拉近关系、促进感情的催化剂。
例如我过去在亚洲工作,几次在下班后的社交场合中,我的已婚亚洲老板喝醉后,会对我及其他女同事说:不要结婚!妳们应该要嫁给我!我爱妳们!我和同事顶多一笑置之。我们知道他只是醉了,看到平常严肃的人变成这样也挺有趣的。然而,我们也半开玩笑回他说,如果这发生在美国,不只不好笑,他一定被告。
有少数的白目人,真的会拿对弱势群体的偏见来企图搞笑,或将自己对政治、宗教的高论拿来对不熟的同事倡导,结果适得其反。大部分人当然都知道,在美国不能这样随意发言玩闹。但要怎样才能炒热派对气氛?要怎样才能拉近关系?这是很多人还没习惯或不知道的。
因此不少亚洲人因为怕冒犯别人而让自己尽量拘谨,于是在热闹的场合中总是显得较为安静、害羞,这也同样加深了刻板印象。记得某次跟同事下班后聚餐,美国同事们很热切地聊着种族多元与平等相关的话题。通常这时候亚洲同事都会特别安静,因为作为多少被种族歧视过的外国人,很难在这种情况下以不会让自己难堪的方式发言。
我观察到我的中国同事开始低头玩手机,时间久到显得有点没礼貌。最后她象是终于想到其他话题般地抬起头,开始称赞旁边美国同事的睫毛很漂亮。恰巧那位美国同事最近开始植睫毛,因此很开心地分享了她的体验,话题也因此而顺畅地转向。
事实上与工作上不那么熟的同事下班联络感情,从寻找对方值得称赞的细节开启话题,通常都有不错的效果。同时如果要开玩笑,谨记自嘲而非嘲笑他人才是幽默的展现,融入同事间的话题与欢乐气氛,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如果你在美国的咖啡店观察,会发现美国人在点单时,通常会跟收银员闲聊一两句,而亚洲人通常点了后就快速低头走到一旁去等咖啡。
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不友善或无礼,只是我们希望不要耽误对方后面在排队的人太多时间。这种不要耽误别人时间的体贴心态衍生出的行为,在美国人看来却可能是有些没礼貌的。
以工作场合为例,当我们向同事要个资料,为了有效率以及不花对方太多时间,经常会走到他的座位便说:嘿!可不可以给我这个资料。而不是像美国人先问你好吗?(通常也不是真的在问对方好不好)并闲聊几句后,才切入正题。
有次我和一个项目经理一起去向设计师问个东西,当时因为很忙,忘了先寒暄一番,就直接向设计师说声嗨便问了。我的项目经理立刻大喊:嘿,等等!能不能不要这么直接切入正题。
但我就是要来问他这个的啊!我说。他说:我知道,但能不能就先花个五秒钟暖场一下......
当下我想他一定觉得我超没礼貌。
出国在外,改变既有习惯有助于融入当地不同文化与成长背景带来不同的行为,进而型塑外人对某个群体的印象,然后渐渐地转变为刻板印象。这让在异国的工作者,多少都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只和习惯相近的群体交流往来,只是在美国这种重视沟通的国家,至少就我的经验所及,放眼望去能向上爬的,通常不一定是能力最好、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具有个人魅力、能言善道擅于沟通的人。
在海外奋斗没有主场优势的我们,若能稍微转换一下既定的习惯与行为,多观察他人是如何互动,对于与当地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势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