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分类导航
  • 群基火花机|电火花机|放电机
  • 群基轮胎模火花机|轮胎电火花
  • 群基加工中心|数控石墨雕铣机
  • 台湾建德磨床|建德磨床|磨床
  • 台湾建德铣床|建德炮塔铣床
  • 台湾旭正铣床|龙门加工中心
  • 台湾金和车床|精密数控车床
  • 主新德内外圆磨床|无心磨床
  • 台湾宇青磨床|台湾精密磨床
  • 沙迪克火花机|沙迪克放电机
  • 沙迪克慢走丝|沙迪克线切割
  • 站内搜索
从无人便利店来看人与机器的未来工作

无人便利店

从无人便利店来看人与机器的未来工作(无人便利店

继亚马逊推出无人商店之后,阿里巴巴也推出了实验性的淘咖啡无人便利店。虽然这些都是技术上的进步,但对于购买体验、以及身分认证方面也有些影响。

无人便利店技术的进化

不讲吹捧或贬低的话,平心而论,这种模式基本上就是几个技术方面的阶段进化:

找个房间放一堆自动贩卖机;这堆自动贩卖机改成用信用卡、悠游卡、或是手机支付之类的方式付款,不需要带现金。再从卡片改成用某某宝之类的实名账户支付,并且改用开架式销售。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进化是无可避免的;重复性高、大半纯靠体力完成的基层工作,因为适合被机器取代,所以迟早会被机器取代;尤其从成本考量看来:

由于没有人工成本,无人超市的成本支出大约只有传统超市的四分之一。店主只需每天早上自己补货即可。据悉平均一个人可以一天管理十家这种无人超市!相当于平均一家店的人工成本只有500元左右。

机器和人的成本效益

不过我对于只要五百元人民币这一点是有点持保留态度的;即使店主不需要站前台结帐收钱、也不必盘点台帐,但单靠一个人要每天早上补十家店的货,应该是有点难度。

有趣的是其实理论上补货这件事情也应该是可以用机器取代的;只要每家店都有够大的后场和仓库,有类似快递业的整套分货、发货、上架系统,可能只要每星期来一趟卡车,把货倒进后场就好了。

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店主?答案其实不难,就是空间和成本效益。

如果把人也视为一种机器,其实更加精密、更加聪明、能做的事情类别也更多。未来可能会真的有上述的无人店主后场系统出现,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机器与机器之间往往仍然需要人类来担任连结或润滑剂的角色。

而且后场和长期仓储系统需要空间,但很多店面并没有这样的空间,而且后场系统的空间目的和成本,也和店面彼此冲突:店要开在人多的地方、租金成本可能也高,但后场可以在便宜的郊外,两者硬凑在一起原本就不符效益。

这时候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只要五百元人民币的人类。有了人一个就可以帮十家没有后场的店面补货、或是帮生意特别好的店一天补货十次,非常有弹性。

相对于前台店员的人事福利费用,或许无人商店的长期效益更高;但跟支持这些分散店面所需的自动化后勤系统相较,现阶段还是人力比较便宜。

有些论点指出许多人力工作未来都会被机器取代,这是有可能的;有其他论点则表示,因为基层人力被机器取代,所以人们会有更多闲暇,或是可以升级做更有效率、更高层次的工作,这也是有可能的。

理想状况下,在以后的便利店中,店主都不需要做柜台工作,只要早上补完十家店的货、其他时间悠哉跟客人聊天培养感情,杂事让机器去忙就好。

其实各种服务机器化的原始目的,并不在于让人们可以做更有效率的事情、也不在于人们在摆脱繁复工作之后的心灵提升、甚至不在于提供更美好的购物体验,而是让同一件服务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精确度更佳,也更不需要去照顾跟人相关的心情、差假、福利、退休、伤病等等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的吸引力在这里;至于机器所取代的人会怎么样,其实都已经不是问题了。至于喜欢向熟悉杂货店的大婶买烟顺便聊天之类的情感层面,更只是大家的个人喜好,不是大趋势之下需要列入考量的。

到这里为止无论是亚马逊或阿里巴巴,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进入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喝咖啡需要被辨识?

为了让脸部辨识更加容易,进入淘咖啡的先决条件,得拥有支付宝的实名制账户才行。换句话说,透过银行先行审核证件、确认身份,可以让淘宝会员进入淘咖啡消费时,有了第一层辨识。

但我不懂的是只是买个东西、喝杯咖啡,还得有一堆先决条件、还得脸部辨识和审核证件,会不会太麻烦了点?

当然为了支付安全、以及厂商的购买行为资料收集等等,这些是必要的过程,技术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觉得,如果提供真实身分是完成消费的必要条件,就已经过头了。

即使是亚马逊,使用者还是得提供一些个人资料、仍然有些隐私方面的疑虑,但:为了交易安全而必须存在、并且在法律监管之下的个资收集是可以允许的,但只能用于证明我能付钱,而不能用于追踪我曾经来这里消费;至少商家应该提供不同意记录非必要个资的选项。但实务上并不容易,即使是现在的信用卡,也会有消费地点、金额、大致购买内容的记录。

这个收集机制,也仅能使用于使用者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是更大范围监控体系的一部分,也只能用于异常状况发生的时候。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电影里都已经演过了,不只可以远端取消信用卡、还可以用卫星监控,躲都没地方躲。

无人便利店基本原则

即使如此太电影的情节不谈,我个人认为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01任何追踪都应该在服务使用者知悉的状况下进行、并且有拒绝的权利。

02由使用者同意并主动提供资料的服务,只能将资料运用于服务内的范围。

03政府和私人机构所分别取得的资料,不应有常态性的交换;尤其是政府不应提供资料给私人机构使用。

当然如果大家其实都已经习惯被监控、也将同意列为预设选项,这些也就没什么啦;但如果问我的话,与其去这么高科技的商店,我还是去便利商店用现金买就好了。

有些时候,技术进步并不一定代表整个生活体验和体系的进步。

无人便利店的价值所在

不过话说回来同样的技术和流程用在原本就需要辨识身分的地方,例如图书馆、公共设施租借、监理单位、医院等等,或许确实是有实用价值的。

另外让我注意到的一个地方,就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商店,都在使用者取下货品时就做了电子记录,而不是像现在的一般商店,在结帐时才一并处理。

其实理论上在结帐时处理比较简单,只要比对出门商品上的电子标记就可以了;但在取下货品时做记录有两个目的:

01记录使用者行为:为什么某人拿了A产品之后又放回去,改拿了B产品?为什么原本拿了三个之后,又放回去一个?为什么有35%的人拿了A产品之后,接下来都买了C产品?这些过程的纪录和研究,有趣的程度并不亚于最后结帐时买了哪些商品;但这也代表着,不只你最后买了什么,你中间的挑选和决定过程也都是正在被观察的。

02结帐比较快:因为你买了什么东西,在离店前都已经记录、甚至都统计好了,所以在离店时不需要停留,一出门马上知道花了多少钱。不过,我认为即使是在出店时才侦测商品并统计,速度上也还是来得及的;重点还是为了上面那个更有趣的目的。

这年头,监控确实无所不在;即使没有这些无人商店,我们的消费行为早就已经被记录、分析、观察了。或许未来人们将会完全没有电子隐私可言,但我们对于这个状况的态度与认知,不应该放弃得比科技的进步还要快。

在那个世代来临之前,幸好我们还是有虽然或许比较落后,但仍能保留一点自由、甚至自尊的选择,例如一些脏脏烂烂的常见不记名有价证券。

从无人便利店来看人与机器的未来工作友情链接:台湾无人旅馆诚品书店计划无印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