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得以成为当今全球制造网络的关键环节,中小企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隐形冠军,凭着对全球市场的敏锐嗅觉,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回应。更发展出专属台湾的产业模式,让自己的产品难以取代。
现任台中逢甲大学董事长、社会学博士高承恕,是台湾学术界研究中小企业的开山始祖。在他看来,台湾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发展到今天成为全球制造业网络中的关键环节,靠的不是大企业或高科技产业,而是一群中小企业蚂蚁雄兵。
他们凭着对全球市场的敏锐嗅觉,对客户需求做出最快速反应,不断在产品上精益求精,建立全球网络,成为竞争对手无法取代的隐形冠军。
今年底高承恕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韩格理合写关于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著作,将由史丹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他们长达20多年的实证研究,访谈超过800家台湾中小企业,从中归纳出属于台湾的产业发展模式。
高承恕接受《天下》专访,畅谈此书内容,以下为访谈摘要:
台湾的产业发展经验很特殊,和韩国、日本、德国、中国大陆都不一样。我不喜欢用代工这些名词,因为把我们中小企业的朋友们污名化了。
我和韩格理用的名词是契约制造,就是台湾的零组件制造业者和外国客户坐下来,一起讨论设计、制造和成本,是一种非常「demand-responsive」、对全球市场需求做出快速而有效反应的模式,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核心所在。
契约制造不是那么简单,是很复杂的。大部份做得好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性:产品有很高程度的不可替代性,不是有很厉害的专利,而是在一定时间、价钱与制造流程的条件下,只有我做得出来。这是台湾企业最擅长的,到现在还是很强。
会走上契约制造这条路,是从60年代台湾工业化、外国企业采购人员找上门来开始的,最早是日本商社,再来是美国公司。当时台湾还在戒严,出国很难,所以是国外公司来台找工厂替他们生产制造,而不是我们走出去。
台湾工厂拿了外国的样品,就大伙一起研究摸索要怎么做。他们没有政府补助、没有高学历,靠着不断摸索,从最低阶产品开始,愈做愈精。
在那个阶段日本商社和美国公司是台湾企业的老师,教台湾人如何生产制造。宝成就是从生产夹脚拖开始,一路学,做到运动鞋。
这个模式后来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支柱,则和70年代美国开始的零售业革命有关。当时,玩具反斗城、凯玛、沃尔玛等超大购物中心开始出现。为了压低商品价格,他们在海外到处寻找成本低的生产工厂,就这样找上台湾。
就是因为台湾的中小企业回应了美国市场的新需求,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荣景。虽然当时的产品并不高阶,但没有那些基础,就不会有今天。
当然要快速回应市场需求,是有本领的,不然听到讯息,也不知道怎么解读。数十年来,台湾中小企业已练出相当高的市场和产品敏感度,他们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全球经济脉动和市场的风吹草动,只要一拿到东西,就知道窍门在哪。
这是他们厉害的地方。不然,凭他们几个人、这么点钱,又没有天然资源,怎么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和竞争对手不比规模、不比资本,比的是反应。
除了长期累积而来的制造know-how与反应速度,外国品牌客户愿意长期和台湾企业合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台湾人的诚信。
Nike、爱迪达、UA到现在还维持和宝成、丰泰的合作关系,不找成本更低、制造能力快速崛起的大陆厂商,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交给你,我放心。
台湾企业和客户的紧密关系,已超越了经济学讲的供需问题,也不是报价便宜,有很多非市场因素。最重要的是双方的基本互信,这是台湾最宝贵的资产,要发扬光大。
很多人认为,虽然苹果采购很多台湾企业生产的零组件,但一支手机的利润,台湾企业分到的占比很低,大部份被品牌公司赚走。所以台湾企业应该要做品牌,否则未来没有竞争力。
这个说法部份是对的。但品牌商要承受销售压力,产品卖不完,要自己吸收成本;另外他们也必须花费巨大的营销支出,不停打广告,否则消费者马上就把你给忘了。
台湾2300万人的国内市场是很有限的,资本也有限,做品牌难度太高,所以台湾企业才会在这样的限制下,想出这个办法,不跟你比大、比资本、也不比掌控市场的能力,就跟你比反应。
也有人说台湾企业不够创新,发展不出创新产品,所以利润不够高,未来会没有竞争力。
创新是对的,我同意,但不一定要搞出新玩意儿出来,才叫创新。你的价值不一定要是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东西,也可以是把别人做出来的东西,做得更好、更精。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新的元素,就会有人买。
我有一位EMBA学生,公司生产汽车方向灯的关键零组件,奥迪、福斯、BMW都是他的客户,一年跑德国好几次。台湾这种故事太多了,他们不打品牌,只要配合客户,随时不断地精进。
过去台湾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可以闯出一片天,未来也一样可以。我们没本领创造新趋势,但有本领紧跟着新趋势。
这些台湾的中小企业怎么冒出来的?就一个学字而已。台湾只要能够继续学,不会没有机会的。把全球地图摊开来看,落后、衰落的国家,都是因为停止或放慢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