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需要很多人才,但我们的教育跟产业和全球重点有隔阂,甚至落后所以我这几年积极推动产学合作以及国小教育,重新扎根。
六年前我的母校新竹县六家国小100周年校庆。当时学校只剩300多个学生,面临关门。我一看,就决定把废弃的四间教室变成图书馆,然后找美语补习班来强化英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老师钟点费、教材,全部我出。
现在六家国小已是新竹县英语竞赛前三名,学生成长到1000多人。去年我们又捐了1亿4000多万,要盖一座六层楼图书馆。
台湾是海岛型经济,商品都靠进出口,走出去就要靠外语。所以从小学开始,英文就要加强。现在台湾制造业想从中国大陆移到印度不顺利,就是因为工厂里会讲英文的人很少,缺乏国际人才。
教育必须与所在的环境结合。上银在全世界各国都受欢迎,就是因为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
比如说上银嘉义厂便仿造六家国小,捐了一万本书给嘉义县三和国小。原本还想找云科大的外国学生来教英文,让国小学生不怕外国人敢开口;但这间学校有许多东南亚新二代,所以作法得因地制宜,先补强一般课程。
除了英文台湾还需要学创意。我曾去台积电南科厂演讲向大自然学创意,飞机翅膀里有一种蜂巢结构,就是向蜜蜂学的。我也把蜂巢的概念引进线性马达,使它速度更快这就是创意。
大自然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但台湾的教育太制式,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当产业发展到一个地步,必须要研发新元素,不能再抄别人,这道障碍不突破,产业就很难升级。但是教育体制却让我们无法产生不同思考,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教育改革与社会演变要同步。现在人口高龄化学生在国中就遇到祖父母老人痴呆症,学校就应该教这种生活教育,为社会做好基础建设。
企业也不能只是嘴巴讲,要尽义务,去参与。只是抱怨,十年后还是一样,社会怎么进步?产业需要人才,教育出来的人可以用,产业才有发展机会。产业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