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新闻引发了笔者的兴趣,因为上周刚好写了有关于台湾电子业分家的转折,就提到了研发这件事。而刚好台湾主管单位也发了2015年的研发支出统计金额,就有大陆媒体做了一个新闻说:台湾前五大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不及华为一家。
这新闻不意外,因为华为不只是超过台湾厂商很多,也超过三星与其他对手很多,基本上这就是一家很舍得投资研发的公司。
但从这开始却引发了笔者的兴趣,于是去做了一个整理发现,台湾 2015 年研发费用金额最高的电子业公司是台积电,我想这应该很多人都不意外。台积电2015年的研发投资金额为 655.44亿元,不只是电子业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也是台湾整体制造业研发投资金额最大的公司,而对照台积电2014年与2015年的研发投资金额变化,2015年增加的研发投资金额为 87.16亿元,大约是台积电2015年营收成长金额的一成水准。
就占营收比重来看,台积电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为都在7%以上,2015年是个超级幸运的数字7.77%,2014年则是7.45%。
台积电研发费用金额最高,并不让外界意外,正如同这麽多年来,外界所认知的台积电,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就是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
请让笔者引述台湾知名产业评论家杜紫宸脸书上所写的:台积电 2015 年获利占台湾1650 家上市柜公司总盈利六分之一,这个现象既不是偶然,也绝非侥幸。
解读一:在赢者全拿的时代,只有全球冠军方可以获利丰硕,五面铜牌抵不过一面金牌;
解读二:永远的冠军,规模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你必须有能力持续维持别人追赶不上、复制不成的特殊进入障碍,在台积电的䅁例里,同业间之比较优势是:不断进歩的精密制程技术,包括超高良率;
解读三:台积电所以在它的领域囊获50%以上市占率,从来不是靠售价低(相反的,台积的利润主要来自超过同业的溢价),赢在技术领先、交期准确、品质无误,公司不向上下游整合,不做一条龙,不进行多角化经营;
解读四:如果整个台湾是一家公司,台积就是 BCG model 中的Star(高成长、高获利),也许有一天台积会变成 Cash Cow(低成长,高获利,如 Intel),但是台湾在致力培养更多 Problem Child(高成长,低获利,如生技新药)的过程中,台积的角色至为关键;
解读五:台湾现有三十万家制造业中,唯一最接近工业4.0境界的只有台积电。所谓工业4.0 指的是:优化与连结、智能化、绿色化、零停机待料、最大客制化。
这是不让人意外的台积电,但笔者一口气整理了十家的台湾电子业大型公司的营收、研发费用、毛利率等相关资料,十分意外的发现,在台湾电子业的一线大厂中,居然有一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程度低到让人无法置信。
宏碁2015年营收为2637 亿元,较2014年的3296亿元减少了近660亿元。在中国传统认知中6这个数字是好意头,66更是大顺的吉祥数字,但在西洋说法中6却不是个好数字,666这是魔鬼的标记。
对照宏碁2015年与2014年的财报,其2015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仅0.79%,2014年也只有0.77%,就金额来看2015年宏碁研发费用金额为20.89亿元,2014 研发费用金额为25.24 亿元。
这数字让人不得不惊叹,这居然是一家曾经是全球前3大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公司,但也让人不意外的是,近几年宏碁软弱无力的营运表现真的其来有自。
如果以同以品牌为主的台湾电子业公司来看,不论是华硕或是宏达电,2015年研发费用金额都突破百亿元水准,其中华硕129.56亿元,占营收比重2.74%,就连2015年营收较2014 年也摔掉662.27亿元的宏达电,其2015年研发金额也达到137.27亿元,较2014 年增加了快7亿元。
对照营收规模只有宏碁四分之一的大立光,在研发投资上花的钱也比宏碁更多,2015年研发费用金额为25.85亿元。
研发费用金额代表的意义是什麽?很多人直觉的会认为,这是代表一家公司对于技术研究发展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其技术竞争力领先优势。
这样的论点放在台积电身、甚或是联发科身上似乎可以得到印证,但让笔者思考再三的是,对于代工制造为主的公司而言,巨额的研发费用投资金额代表的意义是什麽?
2015 年研发费用高达524.91亿元的鸿海,146亿元的和硕,122.49亿元的仁宝,109.26亿元的广达,这几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是什麽?
设计代工制造也是有技术的,也是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的,这是过去多年来,这些电子业大公司累积的资产,这也是为何这些公司营收能够以兆元新台币起跳的原因。
只不过营运模式的转型,一直都是台湾电子业近五年、甚至是近十年的课题。不是说不做代工,也不是说不做制造,量变而后质变的转型,是电子业一直在思考努力的方向。
谈到量与质,研发费用的金额,表面上看的就是量,但质的部份,或许就是研发费用中,到底研究比例占多少?发展比例占多少?
多年前笔者曾与某家电子业大厂业者有过一席谈话,那天谈的主题就是研发,我一开始问的问题是:为什麽台湾电子业公司少有所谓的技术长?
那天的讨论最后成了技术长与研发主管的工作内容该如何定义,更进一步,我们讨论到的是,在研发费用中,研究与发展代表的义义是什麽?
在台湾电子业代工制造模式的发展中,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环,就在于为大厂代工客户承担更多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产品开发工作。基本上大厂客户可以只要开规格功能、提要求标准,所有执行就可以交给台湾公司完成。
这样的模式造就了台湾电子业高研发投资金额的现象,基本上这就是一种服务,为客户发展其已定调的产品。
但研究的部份呢?什麽事情需要研究?基本上就是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你得自己去找到答案的,就是研究。
没有人做过的东西,包括技术、产品、应用,都是如此,这其中涵盖的层面,不只是电子电机光电技术专业,还可能包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研究。
在观察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的:下一个商机在哪里?谁是你的下一批顾客?你要思考的,不仅是今天服务的顾客,也必须将未来三年、五年、十年的顾客纳入考量。而你又如何赶在未来的竞争对手前,抢得绝对的先机,得知未来的消费者需要什麽产品和服务?
台湾电子业的研发投资支出,研究有一部份,发展有一部份,但这两大部份所组成的比重消长变化,就不只是单看研发金额可以衡量的,牵动的就是质的变化。
有一个数字也一并给大家参考,是OECD 针为全球主要地区国家所进行的研发投资金额与占 GDP 比例统计。在此其中台湾的研发支出占GDP比例在2014年也有3%的水准,这是高于平均值的表现。但若以绝对金额来看,大陆研发支出占GDP比例近几年一路狂升,也已达到2%水准,而就绝对金额来看,则是高达3446.78亿元,这数字仅次于美国。
但同样的研发支出金额是量的结果,但要转化为竞争力的优势,研发资源配置的质变,更是重要。
台湾公布了岛内制造业上市柜公司的研发支出情况,总支出115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占总营收比重为2.5%。
其中研发支出排名前五均为通信科技公司,分别是台积电、鸿海、联发科、和硕和台达电,五大科技公司研发支出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合计总支出达394亿元,占制造业研发支出比重达到34.1%。龙头老大台积电支出131亿元实现三连冠。
尽管台湾大型科技公司研发支出再创新高,仍然无法和更注重研发投入的大陆公司相比。华为公司2015年研发投入为596亿元,远远超过台湾五大科技公司的总和。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增量为188亿元,也远超台湾任何一家科技公司的研发投入规模。
2015年制造业上市柜公司营收走弱,获利持稳,研发支出及固定资产投资续增
1、合并营收:2015年合并营收为近 6 年来首度负成长
根据证券交易所资料整理,2015年受全球需求疲弱、油价及钢价等价格持续下跌、国际竞争续增等影响,制造业上市柜公司营业收入由上年23.4兆元降至23兆元,年减1.7%,为近 6 年来首度负成长,前七大产业中石油及煤制品业、化学材料业、基本金属业等均呈现两位数衰退,仅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营收年增4.2%。
2、税后净利连续2年净利率大于5%,显示企业成本控管状况良好
近3年制造业获利能力持稳,税后净利均达1兆元以上,2015年制造业税后净利为1兆 2051 亿元,净利率5.2%,连续两年占稳 5%,其中化学材料业、石油及煤制品业因受惠油价进货成本降低,利差扩大,净利率分别为7.9%及7.6%,为近5年新高且较上年各增加3.7及6.4 个百分点;另电子零组件业净利率10.3%,连续两年维持两位数水准,惟因记忆体、面板及晶片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加以资本技术投资增加,致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3、研发支出2015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率达 2.5%,为历年新高
2015年制造业上市柜公司研发支出为5775 亿元,年增率6.0%,研发支出占营收比率达2.5%,为历年新高,显示制造业近年持续厚植研发根基,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其中电子零组件业研发经费为2829 亿元,占该业营收的比重为5.7%,连续5年向上攀升;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研发经费1965亿元,研发经费占该业营收的比重1.9%,亦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观察制造业研发支出前5大公司依序为:台积电、鸿海、联发科、和硕及台达电,研发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合计总额达1967亿元,占制造业研发支出比重达34.1%,较98年增加 8.2 个百分点。
5、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为近3年最高水准
2015年制造业上市柜公司固定资产投资1兆2055亿元,为近3年最高水准,年增3.7%,其中电子零组件业投资6613亿元,连续3年投资逾6千亿元,年增1.4%,主因晶圆代工业者为提高产品效能,拉高技术门槛;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为因应客户行动通讯产能需求与组装效率,投资1423亿元,年增41.7%;食品业年减20.5%,主因部分食品公司配合中国大陆环保政策改变,及调整经营策略,放慢扩厂脚步所致。
观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前5大公司依序为:台积电、鸿海、联电、华亚科及友达,合计总额达4755 亿元,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四成,为近年新高,较98年增近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