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切腹,开膛破肚有时还会拉出五脏示众,然而血污背后却是无上光荣。不论生前甚么仇恶罪行,轰烈悲壮地切腹身死,万般过错一笔勾销,甚至因切腹而镀上一层光环。为何日本武士独爱切腹?媒体人大野敏明认为武士以到死仍保持尊严的方式结束生命,就如日本人怜爱的樱花一样,优雅散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性。
民俗学家千叶德尔在日本人为什么切腹指出:日本人切腹,乃基于腹部是人类本心所在之地的思想。切开腹部就可以将埋藏于腹部的本心和灵魂赤裸裸示人。如果灵魂已被沾污,即如字面意思一般腹黑,否则就可证明切腹者内心的洁净。政治家新渡户稻造曾在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中如此形容切腹者心境:我现敞开我的灵魂之所,请殿下您细看,是污秽还是清白,请殿下自行细看。
据说第一个切腹的人是平安时代的盗贼袴垂,在穷途末路时切腹自尽。此后切腹的人原因有很多种,或谢罪、或死谏、或殉死,也有明志表清白,死因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对武士来说能以切腹结束生命,是无上的荣耀。而此等荣耀不独男子享有,历史上有不少女子切腹的例子:古有节姬因丈夫为妓女赎身并带回家而切腹,近的有昭和政界大老田中清玄的母亲,为了劝勉加入共产党的儿子做个堂堂正正的日本人而切腹。历史上的切腹者超过万人,大野敏明所着的切腹的日本史集合其中200个故事,写成一本殉道者列传。
切腹有礼可依,不是想切就切。一场切腹要有监刑官、介错人在场,场面肃穆,根据情况还会有多人围观。介错人负责在当事人完成切腹后为其斩下头颅,缩短痛苦的时间。切腹手法多样,切腹者自由选择,有一刀而就的一字型切腹、由浅入深分三刀切的三次切腹、加倍痛感的十字型切腹,也有用于死谏的阴腹——切腹后包扎好伤口,面见主公进谏,不论结果如何,之后都要重新切腹,或请介错人完成切腹。除了经主公批准的切腹,也有战场上的切腹,如果在打斗中有敌人突然切腹,出于尊重,双方都要暂时停手,目送他上路。
正式的切腹从刀刃入体到介错之间相距至少 20 秒,根据曾经见证十字型切腹的英国公使馆人员的记载,历时可长达 15 分钟。其间异常痛苦,需要强大的体力和意志力。因此慢慢出现走走场面的形式切腹,切腹者才刚执起刀就被介错,又或以扇子、木刀等钝物代替刀刃。以下说说两个日本武士切腹的故事
1753 年萨摩藩的大监察平田靭负受命于幕府,倾藩之力协助木曾三川分流工程,史称宝历治水。虽说协助其实不论人力还是工程开销,超过8成落于萨摩藩上,幕府的真正目的是抽干地方财政,压制反抗力量。由于负担过重,不少人主张抗命,但平田靭负决定接受。
由于幕府的监工态度跋扈,而且工程多次受水患干扰,直至完工前,治水藩士中一共有51人切腹,33人病死,最终经费更达40万两,超支4倍,让萨摩藩财政濒临崩溃。身为大监察的平田靭负,为工程造成庞大开支及多名部下牺牲谢罪,完工翌日清晨,在没有介错人在场的情况下独自切腹,血流至死。
三木城的城主别所长治的切腹为求家臣的一条生路,几乎可谓空前绝后。1578 年别所长治受织田信长命令攻打毛利时,因信长往日苛待家臣,令别所难以信服其下,决定倒戈反抗。经过2年拉锯,别所长治在三木城打起守卫战。直至粮食不足,城兵沦落到要以稻草充飢,山穷水尽时,别所给丰臣秀吉修书一封,提出以自己切腹换取家臣和家人性命平安。求仁得仁,别所长治死时才 23 岁,切腹前的辞世之句是这样的:怨憎仇恨九宵外,一夫就义众人生。直到现代,别所长治仍受到三木市的追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