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农业很矛盾。一方面这个亚热带岛屿非常适合生产农产品。台湾已经生产世界上最棒的水果,大、汁多、味美,而且几乎全部是非基因改造。台湾农民已大量出口水果及蔬菜,主要是到日本。台湾消费者都迷恋台湾农产品的味道、质量与新鲜度。
另一方面地理形势及气候并不利于农业。每年都有台风肆虐台湾,带来强风与水灾导致庞大的损坏及损失。台风还没来之前蔬菜价格就开始飙升。陡峭的地形意味着果园面积小,而经营农场仍然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过程。水果还在树上就必须手工包装,以免受到害虫攻击。同时超市卖的蔬菜上常常被发现农药残留物。过度开垦的后果是台湾的土壤需要更多的肥料。地区的大小意味着它永远无法与澳、美、加等面积庞大的比,以而无法达成农业规模经济 。
虽然如此但以上提及的负面因素都不重要。农业的未来与传统耕田方式迥然不同。未来几年内,为了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面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以及克服消费者对基因改造食品的抗议,农业需要彻底改变。未来的农业会采取与制造业一样的模式,而全世界没有一个地区比台湾更适合担任这个农业革命的领导者。
让我们思考一下。智能型农业需要甚么? 无论是室内高层水培或户外农田、无论是地下农业或大规模仓库式生产智慧性农业依靠的技术包含太阳能提供能源、照明技术(不同植物适合不同波长)、无人飞机(数据采集)、IoT 感应器、半导体、软件(特别是控制软件、数据挖掘)以及种田及收割机器人。 猜猜看?台湾在这些领域都非常强。
智慧农业的未来已经来了。非常多的品种,从色拉蔬菜到红粱适合长在高度控制的人工环境里,利用最佳LED照明、太阳能源及隔离害虫的技术。仓库式水培使得加州的杏仁农夫每年省数百万公升的水。英国有家公司在地窖生产色拉。外面需要21天成长时间的蔬菜在人工环境里缩短为14天。优化的LED 照明使得植物颜色更鲜艳、味道更好,并完全不浪费能源。对许多植物而言,太阳不是最佳的光源。
完全自动化的直立式农田已经存在。有些利用细菌与菌类加强土壤、达成零农药及不用基因改造的佳境。在户外农田,智慧性农业可以大幅增加产能,降低肥料及农药的使用量。土壤与水流感应器提供大量的数据,分析后农夫很清楚地知道每平方厘米需要多少水或肥料。天空有无人飞机提供更多数据,或以最有效的方式撒种子或肥料。机器人张开庞大的智能型网子,过滤太阳光波及隔离害虫。其他机器人自动分析果实,并在最佳时间采取它们。
回到台湾。世界上洞悉智能型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没有几个地区,而台湾是其中最厉害的。台湾有数千个公司生产智能型农业所需要的技术与产品,从半导体芯片到机器人。虽然如此但台湾好像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真正推动智能型农业。
专家认为针对户外作物而言,智能型农业可以参加产量约70%-80%。但是蔬菜与水果,台湾最赚钱的作物,如果使用智能型室内农业可以增加产能好几百倍,有机会让台湾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之一。
如果台湾满足所有智能型农业的条件,为何到现在还没落实?其中最重要的障碍莫过于沟通。将IoT的的概念解释给电机工程师很简单。将计算机科技、数据挖掘、无人飞机浇水或直立式作物仓库的概念解释给传统的农夫有点难。就算农夫了解科技对农业的潜力,他们不一定能够真的利用高科技的工具与概念。种菜常常被视为人类与土壤、与国土的灵魂连结。这种想法必须改变。农业就是科技。
不改变的话,全世界的农夫都将消失。下一代要在交通大学念书,再到新竹科学园区找高科技工作。台湾每年有几万个来自乡下的新毕业生,却没有一个愿意回到乡下将家里的农场带入21世纪。推动台湾的农业提升到智能型农业每年会创造几千个新工作机会,更会保障所需要的技能及人才根留台湾,不跑到国外发展。
智能型农业如果在台湾要成功,农夫及农会必须迅速了解感应器、无人飞机、人工智能、数据模拟、室内农业及计算机控制的好处。因此,沟通的方式要改变。这个步骤需要政府与民间联手推动。经济计划者必须放弃农业是台湾经济史过去的一个阶段而开始了解农业也是台湾的未来。过去农业打造台湾经济的基础。智能型农业将可带来重新的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