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VR科技风起云涌的一年,全球各大研究机构都看好VR的发展前景。Gartner的报告指出,在2018年之前,VR装置的出货量将累计达2500万台;IDC也指出全球VR+AR硬件装置的出货量将于2020年突破6000万台。产值方面高盛银行研究指出,2025年VR软、硬件产值将达800亿美元;Digi-Capital更预估2020年全球VR与AR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
看到此趋势的兴起,Facebook 、Sony、三星电子领先群雄,率先推出自己研发或是合作的VR头戴型显示装置,随后Mirosoft也公开进军混合实境之软硬件布局,而Google也宣布能建有VR模式的手机系统规格Android N,并进一步发表Day Dream VR平台,以及搭配之显示装置与操作摇杆规格。
台湾VR产业投入先驱以HTC为代表,于2014-2016年间积极推动其高阶VR显示装置Vive之生态圈建置和发展,2016年更有民间业者连结,共同推动、成立社团法人台湾虚拟及扩增实境产业协会,目前协会已有超过百位国内业者和专家加入,进而加速国内VR、AR产业生态圈之成熟、成型。
综上所述VR/AR科技俨然为全球下一波创新成长之重要驱动力。台湾周遭的大国,包括中国与韩国,均以政府为首,大量投入资源,以求在VR/AR此一全新发展机会上站上制高点,台湾有着发展VR、AR的必要性,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从巨观的产业供应链观之,台湾相关业者多集中于硬件领域,且涵盖上游的关键元件、中游的生产制造,以至于下游的品牌通路等。然而,虽然硬件领域的业者数量多、涵盖范围广,然绝大多数都属于元件供应或代工制造业者,投入自主设计、生产完整VR/AR装置的业者相当稀少。
相较之下软件领域的业者集中在终端内容与应用的开发,鲜有投注于上游关键技术或开发工具的业者,在整体供应链中的覆盖范围偏小。进一步以应用领域观之,则可发现多数业者集中在VR/AR的娱乐及营销领域,只有极为少数的业者进入如工程、医疗、教育等商用或特殊的垂直领域。
中、韩两国在VR/AR领域最积极投入,该二国共通点都是将VR/AR定调为国家级战略项目,视之为未来5-10年最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之一,显示两国均亟欲在VR/AR这个新兴领域当中获得全球制高点。
此外两国政府都明白当前VR/AR在消费性市场当中获利的可能性不高,故纷纷透过释放资源或采购等方式,让VR/AR业者可先以政府的事业腹地作为起点,进一步修正自己的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相对之下,台湾政府于于产品/服务采购或是对应之场域应用开放的态度较为保守,此举大幅降低了国内VR/AR业者和新创团队发展其商品或服务通过市场验证阶段的速度。
面对产业市场化和产业规模化的迅速发展,台湾应及早透过实际作为与建设,削减VR/AR业者投入发展期间所遭遇的挑战,而能专注于放大既有的机会点。我认为政府可以朝以下三大方向来推动:
台湾北部向来是数位内容、文化IP、创意、软件设计业者的群聚中心,同时是多数硬件厂商总部所在,建议利用北部既有或规划中的园区,将大多数空间开放给国内VR硬件厂商、内容研发中小型团队、民间或政府设立之创投/基金、孵化器/加速器加入进驻,形成VR/AR产业生态群聚,当国际VR/AR企业来台寻找合作对象时,可以一站式获得所有关键资源、进而吸引其将订单/项目开发合作委托给国内业者执行。
VR/AR的主要市场固然在消费与企业市场,然在此之前政府仍可创造需求,或将既有需求与VR/AR接轨,以此提供业者试做、试营的机会,测试、检视与完善产品以及商业模式。
直接作法包括奖励企业主动向学研单位提出技术研发合作项目,支援共同开设培训课程以及给予该课程办理费用补助。另外,积极推动企业认养专校学程,凡成功推动学校企业连名学程,可给予企业部分补助或是提供该学校额外执行预算,提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
间接作法包括透过VR卡车的方式,前往高中、大学校园巡回联展,将VR/AR科技带入校区进行推广,吸引年轻人体验、引起好奇、进而未来科系志愿/工作选择时,对VR/AR内容开发和产业应用研究产生兴趣,投入深造。